学生频道
家长频道
资源频道
内容显示页
 您所在的位置: 教师资源

浅谈快乐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实践
时间: 2020-09-08

浅谈快乐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实践

                                                       王艳敏

    快乐教育有着丰厚的土壤。16世纪法国伟大思想家蒙田在他的《论对孩子的教育》一文中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先生却手持柳鞭,板着可怕的面孔,强迫他们埋头读书,这是怎样的做法呀?我要让教室里充满快乐,洋溢着花神和美惠女神的欢乐。教室是他们收获的地方,也应该是他们玩乐的地方。中国的快乐教育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是世界上最早主张快乐教育的。他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材施教,他还倡导启发式教学, 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追求的乐学善教。时下, 面对承受着太多压力的小学生, 怎样实施“快乐教育”,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让学生用快乐的心情去接受知识, 将“快乐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让教学有一个快乐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然而,努力与探索虽然没有停止,但是结果却没有真正做到“快乐”,快乐教育更多地成为了一种理论和口号,也容易流于形式化。

    长期以来, 作文对于学生的学或教师的教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甚至有学生到了谈“作文”色变的地步。尤其是小学生,对作文唯恐避之不及。学生如此“怕”作文, 原因之一是教师过多地重视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 忽视作文内容的指导, 学生被动地去写自己不熟悉的内容, 套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学生很难提起兴趣。二是教师对作文评价标准和手段不合理, 呆板、守旧、不灵活。很多小学教师总是强调“三段式作文”,开头交代事情,中间叙述事情,最后还要机械化地抒情,这样的模式化严重扼杀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写作文成了一项模式化的任务,严重偏离了写作的主题,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个性化特点。我想要改变这种模式,希望为作文教学注入一点新的活力,让学生逐渐爱上写作。我的初步探索简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爱写什么就写什么。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命题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们凭主观想象,信手拈来个题目;或照搬语文园地里的习作题目。这样的题目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逐渐改变这种传统做法,对写作内容不再作硬性规定, 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生活是千差万别的,由此产生的感受、情感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千差万别决定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强行规定学生必须写一样内容,抒一样情呢?尤其是小学生,充满了各种各样奇思妙想,这正是写作的灵魂所在啊。当然, 让学生自由选择内容写作, 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感悟、品味生活, 尤其是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叙述上多给学生一些指导。

    2、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往往要传授“写作之道”。碰到写人的文章,就是要描写外貌,特点,最后还要表达对这个人的感情。这种填充式的写作,不仅捆住了学生心灵的翅膀,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还不能真实生动地反映生活。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才可能让学生解开绳索, 挣脱茧壳, 让思想的小鸟到思维的空间里无忧无虑地翱翔。况且,写文章, 本来就是“大体须有, 定体则无”,写法多种多样,怎么能套用一种写法呢? 还是让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们都知道, 学生的气质、性格、爱好等是不同的,写出来的文章形式是不同的,尤其是小学生,正是学写作的萌芽期,语文教师一定能要注意传授写作的方式。在教会他们基本的写作技巧后,可以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形成自己的作文风格,这对他们以后发挥自己的写作优势是很重要的。

    3、爱写多少就写多少。在我看来,只要内容实实在在,结构完完整整, 语言精练有味,就是一篇好作文。虽然作文的字数或多或少地表明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它绝对不是构成好作文的因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为了凑够字数不断重复几句话,语言啰里啰唆, 拖泥带水,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叙述习惯。这也是盲目要求学生写作篇幅的一个负面效应。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首先要让学生写出好作文,然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渐加大篇幅。

    当然,进行快乐写作教学并不是以上仅仅几点就能够做到的,我要探索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需要在写作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探索出一条最适合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提高的途径,但是快乐要要作为一种底色始终贯彻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