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频道
家长频道
资源频道
内容显示页
 您所在的位置: 教师资源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 2020-07-06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朱国芳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下面简要谈一下我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粗略看法。

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现在语文每节课的40分钟,更多的是充斥着老师的问和学生的答,而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在我刚开始的教学活动中,我也是以“讲和答”为主,其他老师们对于我的建议就是让学生多读,只有多读才能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课文的要表达的意思,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一个新老师存在的问题,很多老师对于朗读课文这个环节也是匆匆带过,只把朗读当作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教学的目的性不明确

在很多语文课堂上,经常是一副热闹非凡的场景,常常是一个读完另一个读,这组读完那组读,男生读完女生读。外人看来课堂气氛活跃,其实效果甚微。由于学生读前,老师没有提出要求和问题,读中没有给学生指导,读后没有对学生

予以及时的反馈。学生没有目的性的读,不知道为什么读,没有用心去读,没有用感情去读,这样读书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培养了学生没有目的性做事的习惯。

3朗读教育指导过于机械化和刻板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句话常见于课文的末尾和老师对于一般的课文的朗读要求。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如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老师一般都会划出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时候老师只注意指导学生的节奏划分和停顿,而没有把诗里表现的那种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传达给学生。以至于学生读出来的效果过于刻板和无法表达中心思想。

4、朗读学生范围面窄

语文都会留类似于朗读课文的作业,当老师检查预习作业和回答有关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问题时,一般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那些优秀的学生。而那些成绩平平或是成绩稍差的同学只有规规矩矩在座位上听的份,如何让这些学生有机会成为朗读课文的主人,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5、朗读重读轻阅,只读不思

朗读情感是建立在读者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以读为本”的强势介入下,语文课上读书的时间多了,阅读量也大了,但不知不觉又陷入一种新的误区:重读轻阅,只读不思,力求课堂亮点的生成。教师常常不遗余力,采用个别读、轻读、对读、轮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唯独缺少对文本内容的咀嚼、敲打。

因此,学生的读书仅限于在语言文字表面做文章, 缺乏对于文章内容的思考。

对于朗读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给予学生充裕的朗读时间

由于年级、班级、学生水平和教材要求的不同,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和本课的要求,制定

朗读的时间。对于朗读时间的控制,是教师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利用上课的40分钟时间给学生更多的提供机会朗读,给学生提出朗读的要求如:要求正确运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读音正确,不把长句子读破。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应该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以及对卡尔维诺的初步理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让学生读课文,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中各段各部分以及重点句子的意思。在学完课文以后,我们还是应该给学生时间朗读,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2、明确朗读的目的性

在讲授课文之前的朗读阶段,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先布置给学生问题。如《鲸》这节课,在讲之前,我在学生朗读课文之前,先提出问题:每一部分都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哪里用了说明方法。学生带着问题起读课文,效果大大提高。在学生读课文中,我及时学生适当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正确性和积极性。在课文讲授完以后,我带着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找出各种说明方法在文中哪部分、哪段、哪句话里出现过,朗读相关语句。

3、朗读教育指导要生动

如何让学生朗读课文有感情,我们就应该教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之中,如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读出感情是有一定的困难,老师需要在朗读技巧上给予指导,如:断句、节奏、停顿、语气等等。如《开国大典》里的一句:接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的语气应该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接着,毛主席宣布。”另一部分应该比较平静,后一部分是“中华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政府成立了。”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朗读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的自豪感和骄傲。

4、扩大朗读学生的范围,恰当发挥示范作用

针对成绩平平和成绩稍差的学生认为老师只会叫成绩好的同学朗读预习的课文的问题,我每次都找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课文。对于读的好的同学予以鼓励,对于读的不好的同学加以指导。如我们有个稍有些结巴的学生,他总是不敢回答问题,不敢主动朗读课文,我就每次都叫他读课文,随着我一次又一次的叫他朗读课文,我和我们班的同学对他每次朗读的进步都给以鼓励,现在他已经敢于举手,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我还调动朗读能力强的同学给读的不好的同学起带头示范作用,在班里形成互帮互助的朗读兴趣小组。

5、朗读时读、阅、思相结合

朗读指导要经过三种境界,:整体感知,读正确,读流利;披文入情,读出感情;鉴赏品味,读出韵味。
   
第一个层次:整体感知,读正确。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应知道学生正确朗读课文,不仅仅是读正确每个字的读音,更应该弄清课文写了什么,大致是怎样的。老师可以运用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初读的效果。也可以用火车接龙的游戏,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读,可以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正确率和学生听课的认真程度。

第二个层次:披文入情,读出感情。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主要是指导学生抓住典型的语言信息进行探究性的读。

第三个层次:鉴赏品味,读出韵味。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情感。教师此时应该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读,才能由自在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精彩,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语感的培养、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